2007年3月3日星期六

細胞之死

信報財經新聞
顧小培2006-09-18
康和健
細胞之死
  小時候在教會學校念書,很自然地,成了天主教徒;有一段時期,甚至是十分虔誠。認真的程度,達到每天早上一早爬起來,令自己必須在校內的小教堂望完彌撒後才上課;還有,在小息時只想回到教堂內念經。有人說這現象在小孩子及老人中十分普遍。因為孩子不懂事,很容易受到「唆擺」。我卻有另一種想法,小孩子都有依賴的天性,如果你要他離開父母或一直在照顧他的人,他一定極力抗拒。同樣地,如果他接受「神」是在照顧他這說法,他亦會是十分依戀。至於老人,想到來日無多,須先作籌謀;真正能視死如歸者,畢竟不多。  細胞的死又如何?十幾年前,一般科研者只知道細胞有一個叫壞死(Necrosis)的現象。例如當免疫系統的殲滅細胞介入了一個發炎的反應時,會毫不留情攻擊,對象包括皮膚的角質細胞(牛皮癬〔Psoriasis〕)、肺小泡上的上皮細胞(肺氣腫〔Emphysema〕)、腎盂(腎盂炎〔Glomerulonephritis〕)等,令現場「屍橫遍野」,從而發膿。到九十年代初,一位在麻省理工叫Robert Horvitz的教授,提出了第二種的死亡,叫自滅(Apoptosis)。自滅是一種很「安祥」的死亡,不必動用任何劊子手(殲滅細胞)。死的時候,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會裂成碎片,細胞本身則會萎縮,之後分裂。自滅不一定是源自疾病。比方,我們的手指,是因手掌前方的一些細胞自滅,才將五隻手指「」開來。這也是雞腳和鴨腳的分別。自滅也可以是一種防措施。例如,當肝細胞受到病毒襲擊,有些受傷太重的肝細胞,會和病毒「攬住一齊死」而自滅。

  細胞原來還有第三種的死,是餓死,或叫自噬(Autophagy)。本來,細胞中有兩種可以消化蛋白質的工具,第一種叫溶體(Lysosome),負責消化一些被細胞表面接受體拖入細胞內的東西。第二種叫溶蛋白體(Proteasome),主要負責把細胞內有問題的蛋白質化整為零,成為胺基酸,循環再用。現在學者發現了第三種,叫自噬體(Autophagosome)。這是當細胞缺糧時,被迫要「食自己」,把細胞內的粒線體、核糖體等工具消化成胺基酸,之後再轉之為能量。可是,當家中的東西都「典當」、「變賣」得一乾二淨、「羅掘俱窮」的時候,細胞便非(餓)死不可了。這個自噬機制,其實也有好處,可清算入侵了細胞內的細菌;另一方面,有限度的自噬,就好像我們間中齋戒,可以清清腸胃。在這方面,葡萄子中的黃酮(Resveratrol),是一個天然的「清腸胃」藥,可以引起癌細胞自噬,「活生生」餓死卵巢癌細胞(Cancer Research Vol.64 pp.696-703)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