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5日星期三

在印度遇見佛陀

釋常霖法師(葉青霖)上月出了一本新書《在印度遇見佛陀》。第一時間買了回家,卻只待這幾天農曆年假有「閒心」才拿起閱讀....讀這樣一本書,是需要閒心啊。

書前大部分是講述常霖法師在出家前一次印度之旅的頓悟,夾雜出家前的生活狀況;後少部分則是一些關於佛法的FAQ,在這些FAQ前,有以下一篇文章。

....在某天早上六點左右(印度之旅中),我一個人走到外面,四周黑暗但仍有一點點天光,晨霧非常的濃,天氣有點冷,我獨自行走,感受到一份孤寂。

四周靜到只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,甚至是自己的呼吸聲、心跳聲,大部分的人此時都還在睡眠之中。

佛陀選擇的這個國度,在清晨還帶有一份寒意,中午卻熱的像夏天,讓自己在生活與境界上都不能安逸,不能自在,而正正就是在這種不能安逸自在的環境中,才能讓自己在道業上去吃苦,去明白苦,然後才知道去修道來離苦。

古代的先賢大德要歴經多少的生死,千辛萬苦爬山越嶺,甚至從海洋乘船而來。千萬個人裡面只有少數幾個能達成他們的目的,是這麼的辛苦才能到達佛國,才能聽聞學習佛法。

而今天的我們因為生活和科技的進步,很容易就能接觸到很多的佛法。然而,這份容易,這份普及,有否從我們的內心裡引起對法的珍惜還有恭敬?


我們有借用方便的科技來快速處理自己的公私事,以挪出更多的時間做生命上的實修嗎?還是用現代科技的方便而讓自己更掉到五欲塵勞的享樂裡?


大多數生活在世俗中的我們,大概很難有這份自我生命覺醒的意識,我們害怕獨處,害怕孤寂,害怕黑暗,我們用追尋娛樂享受來當成生活的充實與人生的豐富。

但實際上都只是一種欲望的滿足,都只是對生命的恐懼,我們藉著外在的事物來減輕內心的不安全感,所以害怕獨處。好一點佛法使自己的身心稍微比較安定,但是生命究竟的實相為何?該如何真正得到解脫,得到真正的自在?我們卻從來沒有認真的對待過。

想想佛陀時代的弟子們,都是在水邊林下早晚精進努力,那樣簡單的日子與面對生活的清苦,怪不得他們能對生命有真正的主宰與自在。

而反觀我們,大家真的不敢去踫觸這樣的議題,往往都是用外境的事物來逃避或是麻醉自己內心的問題,或是不去想它,只是任由時間就這樣過去算了。

佛陀出生時說: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」

真正能使生命得到自在與歡喜,遠離一切顛倒恐懼的人,只有我們自己,只有自己才能清清楚楚的面對身心的慾望與執著,才能真實的了解生命的實相。

否則,我們每天因循度日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現在的苦是過去造的因,現在造的因又成,這就決定了我們的今生和未來。



我們去朝聖、去頂禮、去膜拜,如果內心沒有期許與自我要求,縱然是抱著虔敬的心,仍然是有所求的生死心,這樣給你瞻仰再多次也離不開生死的妄執。

所以,佛陀的出心到底帶來怎樣的啟示與意義?這是每個人自己生命的課題。

任何的旅程都有結束的一天,但結束並不代表永遠的停止,如何使生命在起點就是終點,終點就是起點,處處都能夠確實當握,不著在外相或是內心煩惱的執著與攀緣中,才是真正的走過生命,這時才能覺察到佛陀的出世,為何可以替你帶來生命的光明。

否則,縱然有千百佛陀的出世,依然喚不醒瞎眼癡心的眾生。
.........

如果有緣睇完這篇文,心裡想:嗯,好似有啲嘢咁喎。 不妨買一本來看看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