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2 | 周日搜影 | 家明雜感 | By 家明 | ||||
《知音夢裡行》(Inside LlewynDavis),調子悲淒的片子。沒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,但那抹幽幽的愁懷、無力感貫串全片,看得人很惆悵。 《知音》有幕關於小貓的太棒了,我幾乎從座位彈起來。落泊的鄉謠歌手LlewynDavis 搭便車往芝加哥找機會,車上另外兩個亦是音樂人。寒夜公路之上,車子被警察截停。開車的Johnny 因為不合作被警察抓去,連帶把車匙拿走。坐在後面滿肚腸肥的Roland(John Goodman)不省人事,在上一站他在廁所嗑藥暈倒了。Llewyn 莫可奈何,拿起結他及簡便行裝走出車廂,這時他才留意到,那隻橘色的虎紋貓定定的看着他。惟寒酸的Llewyn 身無分文、居無定所,實在沒有養貓的本錢。他跟貓四目交投,貓兒沒作聲,輕輕動了右抓一下。他遲疑了半刻,便決心把車門關上。 四夜無人的公路光影詭秘,這幕環境的迴聲特明顯,有點超現實味道。時光好像凝住了,世界只剩下Llewyn 及貓兒。沒有哀傷、別離的音樂,Llewyn 就這樣跟可愛的胖花貓訣別了。那隻貓還是盲打誤撞才來到公路的呢! Llewyn 寄宿在教授朋友Gorfein 的家, Gorfein 夫婦育有一貓。Llewyn 晨早出門不慎被貓跑掉,好不容易在街上捉回,帶回給Gorfein 才發現樣子相似,性別竟然不同!走失那頭是雄性的。Llewyn 只好硬着頭皮帶着雌貓上路,然後又把牠遺留在公路的車子上。 看完《知音》,我好想念那貓,久不釋懷,反而不好奇車上的Roland。牠最後的命運怎樣?牠在寒冬郊野如何活下去?Llewyn 亦會很內疚吧。他在芝加哥試音不果,搭另一便車回紐約途中,晚上輪到他開車,車外雨雪紛飛。Llewyn 開始有點睡意,他扭開車子的收音機,正在播放馬勒的第五交響曲,女高音繞樑三日,鄰座的車主睡得正甜,一切很平靜。說時遲那時快,Llewyn 稍一分神,幾乎撞到前面過路的疑似貓影。他大驚,下車察看究竟,發覺車頭真有血迹。他往遠處的森林看去,發現一隻貓的剪影,負了傷一拐一拐地走。牠真的被車子撞倒了?那可會是被Llewyn 棄之不顧的橘色雌貓?牠走來控訴他了?還是他因為內疚,日有所思而產生的錯覺?夜深的公路依舊寧靜,馬勒交響曲的女聲,此刻為婆娑樹影下的貓兒配樂,聲畫加起來如詩般優美。 想不出那部戲像《知音夢裡行》,把貓拍得這樣動人!而其「動人」並非動物片常見的濫情,卻是無常、飄泊、乏力。高安兄弟聰明的把動物跟角色比擬,那隻沒有名字、被誤會捉去的橘色雌貓,就是《知音》Llewyn Davis 本人的寫照了。還有觀眾不清楚小貓的用意?影片最後說Llewyn 在街頭看到迪士尼1963 年影片《貓狗走天涯》(The Incredible Journey) 的海報。《貓狗》就是典型的溫情動物片,說兩狗一貓迷途知返的故事,用大量旁白把動物擬人化,看多了類似的,已覺十分俗套。相反《知音夢裡行》拍貓兒不打溫情牌,更深刻、觸動。牠沒有名字,被捉去又遺落在荒野,教觀眾寄予無限同情。這也更貼近真實,莫說寵物,在《知音》中連角色自身的命運也掌控不了。引用《貓狗走天涯》的海報,除了呼應年代(故事開始為1961 年),幽了迪士尼世界一默,其英文原名「一次不可思議的旅途」,還有呼應《知音》的「旅程」題旨吧。 一趟「奧德賽」旅程 Gorfein 家那頭走掉的雄性貓,後來自己回家了。當Llewyn 再次看到牠,才猛然醒起牠的名字「尤利西斯」!這還清楚不過了? 在《知音夢裡行》中, 對LlewynDavis、「尤利西斯」雄貓及那頭沒有名字的雌貓,整部片就是趟「奧德賽」旅程。不過故事的旅程也有好多種的,《貓狗走天涯》的海報文字就充滿了自信: 「afantastic true-life drama nothing could stopthem」。對比起來,《知音》的Llewyn 可是連迪士尼的寵物也自愧不如,他在紐約格林威治村轉了幾轉,去過芝加哥又回來,工作沒有着落,感情充滿裂痕,可說一事無成。同樣說落泊鄉謠歌手重新上路,幾年前《聲聲相識》(Crazy Heart)跟《知音》異曲同工,但謝夫布烈治演的Bad Blake 最後振作過來,不再酗酒,預備迎接在音樂界重振聲威。《聲聲》的感情滿濃郁的,Bad 的情人、他的經理人,乃至觀眾一度以為跟他競爭的後晉,性格皆非常隨和,他們同樣關心Bad。跟《知音夢裡人》Llewyn 眼前的茫茫前路,完全不可同日而語。 《知音》沒有幾件好事,沒半段深摯的感情。Llewyn 的舊情人Jean (CareyMulligan)對他恨之入骨,可能懷了他的骨肉,正問他拿錢墮胎。Llewyn 不是首次遭遇此窘境,從他跟醫生對話中,我們知道兩年前他另一舊情人Diane 曾想打掉孩子,最後改變主意把孩子生下來,母子搬到Akron 居住。所以當Llewyn 開夜車經過Akron 的路口,他看着遠處燈火通明的都市,表情十分茫然。Llewyn 的舊拍檔Mike跳橋自殺了,選擇那道橋自盡還被人拿來開玩笑,在《知音》中連死亡也不悲壯。 他的唱片不好賣,收不到分毫版稅。冬天來了,他連一件像樣的大衣都花不起。他去Gorfein 家作客,其他人性格都怪怪的,極不好相處。妹妹每次見到Llewyn 就埋怨他,在外甥眼中他沒有尊嚴。他到老人院探望老父,老父患了癡呆病,無論說話、唱歌,老父一律沒反應,老父失禁他更愛莫能助。他有份表演的Gaslight 咖啡店,男女關係亂作一團,Pappi 跟Jean 搞上了,Llewyn 知道後心情更壞,加上喝醉酒,公然侮辱台上的表演者。 所以,若同樣是「旅程」,《聲聲相識》的Bad Blake 走了一圈修成正果;《知音夢裡行》的Llewyn Davis 卻原地踏步(影片首尾故意重複同一場戲)。動物電影中的「溫情」、「克服困難」,成長電影中的「堅毅」、「勇氣」、「百折不撓」,勵志故事中的「友誼」、「愛情」、「親情」、「家庭價值」,在《知音》的世界不是屁話, 便完全派不上用場。你說Llewyn Davis 沒有才華?不盡力麼?當然不是,他的歌太動聽了,歌詞意義深遠,他四出訪尋,不錯過任何機會(很爛的歌、很剝削的工作都接了)。「成功」不在於努力不努力,有沒有才華;《知音》醍醐灌頂,說明在很多時候, 「自古成功在嘗試」只是騙人的意識形態, 「一將功成萬骨枯」才是血淋淋真實。歷史只為英雄作傳:在那家Gaslight 咖啡店,Llewyn 在後巷被尋仇的當兒,一個傳奇(Bob Dylan)要登場了。鄉謠音樂, 我們只知道BobDylan,卻想像不到背後犧牲了多少人,甚至忘了格林威治村鄉謠土壤如何提供養份。看畢《知音》才明白, 為何LlewynDavis 要是個虛構人物,因為若拍的是另一有才華但不見經傳的歌手,無論他在世與否,結局只是把他帶回鎂光燈下,由寂寂無名變身名人, 像《尋找隱世巨星》(Searching for Sugar Man)變成另一次「造神」運動。然《知音》要說一個時代,要我們看看普遍意義下的「失敗者」,不只是一個半個被遺忘的人。 佩服高安兄弟不胡亂批判,《知音》不是為了影射鄉謠界勢利,生態不健全,創作跟風……統統不是。在任何圈子,都有像Llewyn Davis 的人,際遇不好或什麼原因,一輩子懷才不遇,多努力仍無法熬出頭來。念藝術的、有志從事藝術的,首先就要搞懂這道理。話說回來,《知音》的Llewyn 事業雖一籌莫展,但高安如何尊重音樂人,從他們幾乎讓每首歌都完整唱完即可見一斑。《知音》是以台上的米高峰特寫開始的,最後一場說Llewyn 重踏台板,在台上樂得自在(唱完兩首歌後說「我就只有這些了」)。音樂或許沒給你名利, 「旅程」或原地踏步,但台上自我陶醉的片刻、觀眾的掌聲,也是多多錢也換不到的幸福。 |
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
《知音夢裡行》向萬骨枯致敬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